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政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振兴中国的大豆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支持?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秀荣教授表示,任何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应当明确的是,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如何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来达到最大的支持效果?国内很多人士将政府支持政策狭隘地理解为政府出钱对大豆产业进行投入或补贴。何秀荣认为,这固然能对该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决不局限于这种方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秀荣认为,了解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个世界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的政府政策与大豆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国选择多种政策措施来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美国:强力补贴

  何秀荣认为,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其中主要是有力的政府支持、持续的科技进步、旺盛的国际需求、强大的生产者组织、高效的市场研究和良好的市场设施。在众多因素中,政府支持是关键性的。如果没有政府支持,那么其他许多因素将难以发挥作用。

  美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政策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财政补贴?包括作物和收入保险政策?、间接政策支持、科研支持和国际贸易谈判支持。2002年以前,美国的大豆产业只得到一种直接支持——商品贷款项目支持。2002年新农场法案出台,大豆被纳入政府的固定脱钩支付补贴项目。但商品贷款项目对大豆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在过去60年里,商品贷款项目是美国大豆生产者享受政府财政支持的主要形式,对大豆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大豆价格疲软,大豆生产者从贷款中得到了不少好处。美国国家统计局1999年的研究表明,大豆补贴率是种植成本的250%,也就是说,美国豆农得到的补贴是其所花费用的2.5倍。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美国农业部为大田农作物支付了大约45亿美元的补贴,其中27亿美元都支付给了豆农。

  强有力的科研支持是美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美国农业部当代农业研究系统的报告显示,2000财政年度,全国农业研究系统中的大豆研究项目数为809项,仅次于玉米和小麦,列第三位。美国全国用于大豆研究的科研经费达到8700万美元,占全国农业科研经费的2.53%,其项目经费在主要的大田作物中列第三位。大豆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农业部、州政府和其他非政府渠道,其中80%的经费是由政府财政提供的。

  巴西、阿根廷:松绑减负

        何秀荣介绍,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曾经得益于政府直接和间接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严重制约,甚至可以说,巴西和阿根廷初期的大豆产业是在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农业政策下发展起来的,1990年代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在政府对农业实行松绑减负的条件下得到快速发展。

  巴西政府主要措施大致可以概括为:(1)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科研体制和正确的科研方向对提高大豆单产、抗病性和区域适应性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对巴西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2?政府的贸易自由化政策,降低或取消了阻碍农产品出口的关税、配额等口岸措施,从而使得巴西农业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进国际市场和能够用现代技术及物质投入来经营农业。贸易政策改革消除了国内外价格差距,使得国际农产品价格能够传递到国内,从而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以改革和稳定金融体系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环境支持,大大减少了对大豆产业的间接剥夺;(4)对运输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降低了大豆的生产和营销成本,有效地提升了大豆运输效率和竞争力。

  公共农业信贷也是巴西历届政府对大豆产业的主要支持措施。1975-1982年期间,全部作物贷款中的57%是用于大豆生产的。贷款系统对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的作用在于,在资金严重短缺的巴西农业中,大豆产业得到了相对较多的贷款;由于国家公共资金是补贴性贷款,大豆产业享受了较多的贷款补贴。

  口岸政策改革对提高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取消或降低出口税和各种检查费用降低了出口成本,这一方面给阿根廷提供了更大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空间;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生产者和贸易商的收益。

  其次,取消或降低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关税和进口限额,降低了大豆生产成本,导致进口的现代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肥料、农药、机器、种子,从而大大提高了大豆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阿根廷大豆生产的主要不利之处是杂草严重和一定的气象风险。农资进口的解禁促进阿根廷大量进口农药来控制杂草,农资进口开放也提高了阿根廷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了采后损失,特别是为生产者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何秀荣说,国外大豆产业发展的经验同样表明,除了对大豆生产环节的直接支持外,对于大豆科研、市场研究和开发、贸易流通设施、金融、税收、政府间农业谈判等方面的支持也是极其重要的,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样能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来 源: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