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大豆迟延对市场的影响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近来,市场上盛传的有关原定于4月中旬开始陆续到港的近130万吨进口南美大豆已经向后推迟了一个月的消息虽然目前还不太确切,但相当数量南美大豆即将延误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还在于巴西等南美大豆主产国基础设施不配套,使大豆大量外运受阻,并且由于南美金融动荡引发的豆农惜售现象也开始蔓延。由于当前正处于国际市场大豆供应源由美国向南美转换、国内市场大豆供应将主要依赖进口大豆等新旧交替的敏感时期,由此产生的影响面也较为广泛,就此笔者试对南美大豆大量到港迟延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大豆过量进口危机爆发时间顺延。

  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贸易商已签订了多达1700万吨的进口大豆,其中包括1000万吨价格低廉的南美大豆。由于百万吨巴西大豆对华装运期迟滞,南美大豆运达我国时间表已延后。预计4月份南美进口大豆到港量只有2-3船,而5月份到港南美大豆总量最多不过7-8船,因此,今年5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总量将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实际到港量甚至可能低于100万吨。虽然不能根本改变我国进口大豆过量的危机,但至少可以使南美大豆大量到港进度得到疏缓,进口大豆过量危机爆发时间得到顺延。

  二、豆粕价格异军突起。

  进入4月以来,在南美大豆即将大量到港、饲养业还没有充分启动的情况下,国内粕类产品需求低迷,而豆粕价格却一涨再涨,形势可谓迅猛。截止目前,山东地区油厂豆粕出厂价已涨到2230元/吨,河北秦皇岛油厂提高到2270元/吨,江苏张家港地区油厂也将报价提高到2250元/吨,西部太原地区2220-2260元/吨,宁夏银川地区2320-2350元/吨,涨幅在200-300元/吨,尤其是广东地区油厂普遍报价已在2350元/吨左右,涨幅近400元/吨。分析原因主要还在于南美大豆的延误打乱了国内大豆供应秩序,使国内豆粕供应日趋紧张,豆粕下跌时间将延缓,真正下调时间要到5月中旬以后。

  三、油厂利润加大。

  前期,由于进口大豆价格高启,而豆粕、豆油价格相对低迷,使国内大豆压榨商多利润亏损,一直处于窘迫的压榨处境。但最近,在南美大豆船期延误等利多因素推动下,豆粕价格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且豆油及色拉油价格也开始由弱变强,甚至还出现了反弹,使油厂扭亏增盈完全实现了顺价销售,且利润可观。据初步计算,油厂压榨利润已由最初10-40元/吨上升到100元/吨左右。

  四、棉籽产品更加紧俏。

  本来由于国内市场棉籽可供量已大幅减少,仅可供少数油厂月余的加工量,在物以稀为贵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棉籽粕、棉籽油销售形势日趋好转。近来受南美大豆大量到岸延期的影响,在豆粕、豆油价格强势的带动下国内棉籽粕、棉籽油行情更为看好。目前,河北、山东、山西等内地地区棉籽粕出厂价在1250元/吨(蛋白38%以上),40%以上蛋白棉粕行情为1300元/吨,涨幅在50-100元/吨,棉籽油普遍价格在5650元/吨以上,河北石家庄地区高达5740-5760元/吨,山西运城地区在5900元/吨,涨幅也在50元/吨以上,并且极为畅销。

  五、棕榈油价格上涨加快。

  目前,在国际棕榈油价格连续下跌、进口棕榈油不断大量到港的情况下,国内棕榈油价格之所以未随势下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南美大豆到岸延期,缓解了国内油脂市场沉重的压力。今后随着气候转热,需求增长,加之南美大豆延期的有力支持,国内棕榈油价格上涨速度有望加快。

  六、国产菜籽抢购心理加重。

  一者受往年油菜籽压榨利润丰厚的驱使,二者由于去年油菜籽减产幅度较大,造成今年油菜籽供应缺口较大,各地油厂对今年油菜籽压榨形势普遍看好,大多数筹集了充裕的收购资金,准备抢购油菜籽。尤其是近期南美大豆到货将延期的消息,使连续下跌的菜粕、菜油价格有所趋稳,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于是主产区抢购气氛更加浓重。

  七、CBOT大豆价格上涨。

  目前正值通常美国大豆价格开始下跌的时候,因为这时中国和其它进口国会转向采购价格更便宜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但是据来自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消息,CBOT大豆价格却大幅飙升,5月交割的大豆收盘上涨12.75美分,报每蒲式耳6.22美元,7月合约大豆上涨13.25美分,报6.2225美元。深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南美大量大豆抵达中国的进度被耽搁,进口商转而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大豆以弥补供应缺口,由于中国大豆进口步伐迅猛,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继续降低,据美国农业部称,截止到9月份的大豆库存将降至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来源:吉粮在线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