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月度报告 » 正文

产能井喷价格雪崩 赖氨酸兵败2004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07  

 

经过几年产能井喷式发展的赖氨酸,似乎一夜间出现雪崩,2004年是中国赖氨酸业刻骨铭心的一年。

赖氨酸产能井喷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赖氨酸业启动开始,中国赖氨酸市场销量的飙升,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成为世界赖氨酸厂家争夺的一块巨大蛋糕,由于主要受国际厂商的操控,赖氨酸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国内赖氨酸需求的逐年递增,国内赖氨酸产业从1987年开始立项建设,但是由于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成本问题,生产情况一直不佳。1994年国际一赖氨酸巨头在国内合资建厂后,产量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关键技术的动作仍然由外商控制,价格虽波动,但是也没有出现2004年的历史低价,相反地,于1997年和2003年出现了历史高价,最高价格逾50/公斤。

2002年中国赖氨酸总产量5.3万吨,销量12万吨,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产量7.8万吨,销量14万吨以上,尽管产销量巨大,2003年价格仍然出现大起大落。近几年的赖氨酸需求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对赖氨酸生产技术的掌握,产品更趋于同质化,中国赖氨酸市场的不断增长在吸引人们目光的同时也吸引了全球几乎所有赖氨酸业巨头。据我们估计,将这几年众多宣布增资中国赖氨酸业的投资相加,仅在2006年之前投产,生产能力将在35万吨以上。巨额的资金投入,使得中国赖氨酸企业的产能获得巨大提升。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2004年初的预测,2004年国内的赖氨酸产量将在12万吨以上,增速近50%;而国内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更是豪情满怀,根据我们手中的数据,国内赖氨酸生产厂家的计划生产量在20万吨左右。比2003年大幅增长。

风云突变价格雪崩

疯狂扩大产能的产企业、高举着钞票购买赖氨酸的消费者、令国内外专家瞠目结舌的市场增长数据,使得几乎所有的人都对2004年的赖氨酸市场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然而,2004年国内赖氨酸市场突然跌入泥潭,使厂商不愿接受的事实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没有思想准备,继续对市场抱以云开日出。据市场跟踪,市场在2004年第一季度攀上30/公斤高位后,开始停滞,原因我们不作解释,而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04年的第二季度,受多重打击的赖氨酸消费市场迟迟不见启动。此后虽然销量的逐渐增加,但是到了第三季度末,销售未见火暴场面。销量增加不明显,而厂家却在为售货犯愁。赖氨酸市场笼罩在一片“寒流”之中,直到年底也没有真正的起色。而据我们统计,200478月份全国赖氨酸生产已接近零增长,并至少有40%的赖氨酸生产能力被闲置。

突然降温的赖氨酸市场,使得赖氨酸企业所制定的生产销售计划纷纷落空。原本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国内赖氨酸生产企业,第一次饱尝了“兵败山倒”的苦涩。

硝烟四起,价格战雪上加霜

赖氨酸本是一种高科技生物产品,但是关键技术被国人掌握后,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赖氨酸,已经失去了金枝玉叶的娇贵。

面对2004年突然变脸的市场,国内赖氨酸企业显然准备不足,它们想到的第一个应对之策是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降价促销,保产量,争份额。

多年来,由于国际赖氨酸厂家对国内市场的操控,国家对于赖氨酸产业的保护,使国内赖氨酸价居高不下,而赖氨酸企业的产品利润率也十分可观。超高的利润率使得国内赖氨酸企业有了打价格战的本钱,于是在2004年,国内赖氨酸市场价格战不再是以前在20元以上的空间小打小闹,反而是出手越来越狠,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市场上的价格从30元到25元、到20、到1515元以下。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技术水平不高或经营不善的企业已经濒临亏损的边缘。

下半年,在旺季不旺的情况下,国内厂的赖氨酸的最低售价降到了1.5万元/吨以下,而进口赖氨酸则风光不在,不得不与国产赖氨酸价格为伍。

7月初,中原某化工厂挤进入热门的赖氨酸生产市场,然而,市场并没有给该厂以太多的仁慈,仅处于萌芽状态的企业几乎挤出市场。

赖氨酸价格的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们的利润空间,而让它们大跌眼镜的是此举并没有使市场销售有丝毫的起色,反而让消费者对国内赖氨酸价格失去了信心,看着如断线风筝一样下跌的赖氨酸价,以前大车小柜采购的场面不见了,赖氨酸市场愈发冷清。厂家仓促祭出的价格战这把“双刃剑”,在砍伤了市场的同时也砍伤了自已。同时赖氨酸的代理商也叫苦不迭。

出口贸易激增,绝对数量仍不足

减产压库 赖氨酸败走麦城

三月份开始出现的市场拐点,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国内企业的关注,它们多数认为这是去年超高速增长后的正常调整,通过降价的刺激,到下半年赖氨酸市场将再度攀升。所以,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计划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式各样的豪言壮语仍此起彼伏,意欲于下半年的市场上捞上一把。

赖氨酸产量的持续增长与销量持续低糜,终于引发了人们对于库存的关注。据我们估计,一季度全国赖氨酸库存大约1.5万吨,56月份,又新增到2万吨。到12月份国内赖氨酸的库存据说已突破了2.5万吨大关。我国的赖氨酸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销量指标,经常强迫经销商将货提走,然后放在仓库里慢慢销售,而这批货的数量是统计数字难以包括的。所以有市场研究人员表示,加上经销商手中的货,全国赖氨酸年底的总库存超过了3万吨。

与此同时,价格战已使赖氨酸企业们的利润率大幅缩水,再加是年宏观调控,煤炭、电力、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央行加息,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价格战无法启动市场的无奈局面下,也许只有减产才能有效地压缩库存,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从2004年下半年起,赖氨酸企业在拼命促销的同时,开始悄悄地调低销售目标,减少产量,心照不宣。

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赖氨酸的销量虽在增长,但是产量未必增长。产量降幅明显高于销量降幅。

痛定思痛犹未晚

现在来看,与年初的豪言壮语相比,我国赖氨酸企业“兵败2004年”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在巨额资金投入后,并未完成年初的产销目标,另一方面,几近疯狂的价格战,使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2004年赖氨酸价格的大幅跳水,使消费者对国内赖氨酸的价格体系的信心更加坚定。现在饲料行业普遍认为国内赖氨酸的售价最少应该还有下降空间,因为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低廉,而对国内赖氨酸企业超高的运营成本。今后,市场消费环境及消费信心的重建将成为各企业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反思2004年的市场价格滑坡,其直接的原因似乎并不难找: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银根收紧,使得贷款紧缩,企业周转资金紧张,大量备货的能力仅在少数几家大饲料公司有;几年的高速发展,国内企业对赖氨酸的消耗量已经接近饱和,赖氨酸的生产能力提高远远高出饲料生产的增长,而国际市场的开发程度不理想,使国内企业对国际企业的压力没有真正形成。

但中国赖氨酸市场意外滑坡无可回避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大部分厂家对2004年国内赖氨酸消费走向的把握失度,对迅速来到的、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准备不足,盲目上产能、拼价格,而当市场状况出现变化时,未能迅速做出正确反应,造成产能与市场脱节。实际上面对残酷的市场,商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的赖氨酸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但赖氨酸企业2004年的败走麦城也许是件好事,因为一个行业或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总是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是在困难时期,才会使其所存在的问题真正地暴露;遭受挫折之后,才会有优胜劣汰,才会想到苦练内功,自强自力,才会锻造出一批真正的强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