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美国出口中国大豆大幅下降,后市豆粕价格走势如何?

  
来源:     时间: 2025-11-06

受美国政府关税政策不确定的影响,在美国大豆产区之一的艾奥瓦州,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面临着持续压力。美国农业部网站的数据显示,全美2025年大豆种植面积比前一年减少约3%。在产量方面,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预估约1.17亿吨,而出口预估仅约4960万吨,比前一年大幅下降。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在2025年前八月仅约593万吨,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约2680万吨。

近期随着中美经贸关系回暖,将对全球贸易造成深远影响。相对欧洲、日本等其他进口国,中国对美豆的采购季节性显著,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是四季度美国大豆出口最主要的目的地。因此,缺少了中国市场,今年美豆的出口节奏非常缓慢。

截至9月中旬,2025/2026年度美豆累计出口销售1100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1743万吨,也低于过去3年同期均值1795万吨。2025/2026年度又是美国大豆的丰产年,创历史纪录的单产水平弥补了部分面积下调的影响,预计产量可以达到43亿蒲式耳,几乎持平于去年的产量。进入收获季以后,美国农民面对已经收获但无法正常销售的大豆,资金和仓储压力巨大。正因为如此,当中国重返美国大豆市场时,美国农民和资本市场均展示了乐观的情绪。

对中国来说,近年来,巴西大豆产量不断扩大,已经完全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巴西大豆2025年产量达到1.7亿吨,除了其国内自身需求,可出口量超过1亿吨以上。目前巴西大豆处于播种期,面积小幅扩张,且天气良好,因此市场预期其2026年产量或继续扩张至1.8亿吨,即2026年出口量会更大,或达到1.1亿吨水平。

但巴西大豆供应具有明显季节性,按照其船运机构数据推断, 2025年11月至12月巴西大豆对中国可出口量或仅剩400万吨左右,不足以覆盖中国需求。因此,对于中国2025年年底至2026年一季度的大豆供应,市场预期或存在缺口。虽然目前美国大豆再次进入中国的采购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豆粕交易已经完全回归至基本面。

此前,国内豆粕供应压力较大,加之进口大豆成本高企,油厂压榨利润持续下降。随着中美贸易磋商取得进展,美豆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压榨利润。此外,美豆出口前景改善也强化了成本支撑效应。

尽管宏观事件提振了市场情绪,但美豆价格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当前美豆的到港价格仍显著高于巴西大豆,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多数油厂采购意愿不强。1200万~2500万吨的采购目标区间跨度较大,即便我国采购2500万吨,也仅与往年采购规模相当,无法推动美豆价格持续上涨。

12月船期的巴西大豆采购利润倒挂307元/吨,美豆采购利润也倒挂近300元/吨。为落实采购计划,国内存在较强的压榨利润修复需求,预计短期豆粕价格将偏强运行。

中州期货推测后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以市场某个契机为起点,产业中下游及资金对豆粕远期观点更为积极,助推国内豆粕期现价格大幅上涨,改善进口利润;第二种,市场对豆粕持续报以偏弱观点。从这两种角度考虑,国内豆粕价格短期存在榨利修复的需要,特别是在油脂价格走弱的情况下,豆粕价格反弹幅度或更大。

国都期货认为,今年5月份起大豆进口月到港量均超历史同期,目前国内进口大豆库存处于偏高水平,若四季度重启采购美豆,供应预计维持宽松。但此前盘面已部分消化进口美豆利空,叠加外盘走强将抬升进口成本,连粕下方空间有限,或随外盘震荡偏强。11月份南美大豆开始进入生长关键期,重点关注巴西是否因弱拉尼娜出现天气炒作机会。

展望后市,需要重点关注压榨利润的修复情况。当前大豆进口利润处于亏损状态,为完成采购任务,压榨利润存在修复需求,这意味着短期豆粕价格或维持偏强走势。中方采购美豆的进度与规模仍存较大不确定性。随着菜粕价格上涨,豆菜粕价差再度收窄,豆粕性价比逐步凸显。

来源:期货日报、同花顺期货通、中国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