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玉米价格迎来上涨。一方面,玉米期货顺利完成移仓换月,新的主力2601合约较此前低点大幅反弹46元。另一方面,华北地区持续阴雨天气结束,未来天气多以晴好为主。受此影响,深加工企业的玉米上量减少,价格止跌回升。东北地区,早前价格处于低位的区域基本企稳,目前大部分地区跌势趋缓,部分区域价格开始反弹。那么,玉米市场是否就此进入上行通道?市场能开始建库了吗?
粮库开库范围扩大
自10月10日起,各地粮库陆续挂牌敞开收购,目前开库地点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地区。国标三等干粮的收购价格在1960-2080元/吨,粮库价格随行就市进行调整。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黑龙江部分粮库价格低20-40元/吨左右。由于各地区玉米上市节奏不同,粮库补库尚未进入高峰期,当前市场交易多为贸易粮或饲料粮。此外,本年度购销双向拍卖启动较早,补库时间大多集中在12月或1月底,且当前利润良好,市场上已陆续开始提前签订补库的订单。
华北地区止跌反弹
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在于天气转好,售粮压力缓解。此前,持续的降雨天气致使新季玉米收割进度迟缓,玉米水分偏高,质量欠佳,存储难度较大。贸易商、农户为避免损失,玉米不得不送往深加工企业或及时进行烘干处理。而潮粮玉米不易存储,企业也多维持日用采购,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随着天气逐渐转好,基层售粮压力减轻,质量相对较好的玉米开始惜售,部分粮源转向价格更高的饲料养殖企业。目前,深加工企业库存普遍不大,干粮量少,价格明显上涨。
东北地区企稳小涨
此前,北方港口水分15,容重700左右玉米收购价格一度跌至2060-2080元/吨。但近期到货量明显减少,而港内待发船只较多,库存累积速度偏慢,玉米价格重回2100元/吨以上。产地方面,黑龙江农场玉米收割基本结束,粮源大多转移至贸易商手中。目前,地趴粮上市量较少,一方面是部分地区仍处于收割当中;另一方面,当前温度条件下玉米脱粒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近期玉米上量减少,市场进入博弈阶段。此外,气象部门预计10月底至11月初可能出现一轮升温降雨过程,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玉米毒素及存储的影响。
综上所述,近期受上述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反弹上涨。但市场粮源依旧充足,丰产预期强烈,11-12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上量高峰,此轮上涨行情或难以持久。另外,由于本年度玉米质量明显分化,区域补库难度可能较大,粮库玉米行情或较为乐观。因此,有兴趣的市场参与者或可择机存储一定量符合粮库指标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