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息称,就在一周前,巴西总统Lula Inacio da Silva刚刚结束了为期五天的首次访华,当时曾被舆论看作是中巴贸易合作关系进入新时期的标志。在巴西总统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进行的谈判与交流都以互敬并提升贸易关系为原则展开,但目前看来,这种热情正在不断冷却。
从5月份开始,陆续有巴西大豆船货因质量问题被我国拒绝入境。而就在Lula总统访华期间,又有两船巴西大豆被检测出含有有害杂质被拒收。在他5月27日离开中国后四天,又有第七家公司被列入了禁止对华出口巴西大豆之列。
巴西农业部长Roberto Rodrigues谴责说,中方禁令是一个阴谋,目的是为中国进口商争取更低合同报价的机会。
巴西国家粮食出口商协会会长曾警告说,仅中方对进口巴西大豆设置的贸易壁垒就可能会导致今年巴西大豆出口减少200万吨,大约占了2003年610万吨对华大豆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有观察员说,巴方对中国实施禁令的动机的猜测可能是正确的。
中国食品及农业服务部(CFAS)负责人Mike Goettl说:“我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成分确实是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我也不知道哪些是因为买家想毁约而造成,而为了毁约,他们与当地检疫机构进行合作,为供货商制造了种种麻烦。”CFAS是一家咨询公司,为人们提供关于中国食品及农业方面的信息和分析资料。
中巴两国经贸关系之重点——大豆贸易
巴西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对华大豆出口国,而大豆贸易也是中巴两国之间贸易的重心。2003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总产量的35%。
在巴西总统Lula Inacio da Silva首次访华期间,中国外交部也表示承认,两国之间的大豆贸易确实存在有待解决的领域。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在原则上,两国之间的根本利益不存在冲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巴西对华出口的大豆质量。”
“在我们提出来之后,巴西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我们希望该问题将得到合理的解决。”
对于巴西方面的贸易商和外交人员来说,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管理总局在最近禁止进口巴西大豆一事中的作用给人留下了一种让人感觉厌烦但又似曾相识的感觉。
自从中国于2001年12月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巴西及其他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就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为了限制大豆进口而制定的措施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较量。
由于这些规定让人无法预知,并且内容不明确,目的只是是为了保护国内农民利益免受入世冲击,从而遭到了人们的指责。
巴西驻北京政府官员曾表示,他们希望在Lula总统访华期间,中巴两国签署关于食品安全的谅解备忘录,从而减少中国质检总局给两国间贸易带来的不健康影响。
中巴两国间远期贸易前景明朗
虽然近期的大豆贸易风波引起了双方的诸多不满,但有分析师认为,从长远的互利角度来看,两国之间的经济及政治关系仍会加深。
摩根斯坦利公司执行长官Andy Xie说:“中国对原材料的强大需求要求扩大其投资能力和需求,而巴西方面在很多领域能够满足中方的要求,比如铜矿、铁矿、铝土盐及大豆领域。”
双方贸易投资范围已经从自然资源上升到了高科技领域,比如航空领域。
两国正在就人造卫星技术进行合作。由位于中国的中巴合资企业巴西Empresa Brasileira de Aeronautica SA公司(Embraer)研制生产的第一架ERJ-145喷气式飞机已经于去年12月份进行了首次飞行。
中巴两国关系也通过加入20国发展中国家集团而得到了加强。
圣保罗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教授Reginaldo Nasser说,巴西希望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是想借此使南美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取得最后席位赢得中方的支持。
中国食品及农业服务部(CFAS)负责人Mike Goettl说,两国间的贸易冲突可能只是加强长期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途中遇到的一个障碍。
他说:“我们有必要意识到这样一点,就是被种拒绝收的大豆船货很少,在未来时间里,中国仍需要进口大量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