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至今仍然是交易粮食和油籽的领先市场,但是,对于美国海外的交易者而言,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过时而无用的市场。特别是对于中国(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以及世界其它大豆生产国(位于南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来说,更是如此。现在的CBOT只对于美国的投机基金和美国的农民有好处。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最主要的根源,在于美国的保护主义立场。美国尽管嘴里大肆鼓吹自由贸易,但是,在许多领域,比如钢铁和纺织品,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保护主义措施,而对于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也在日渐引起世人的关注。
美国的大豆播种面积已经到了其极限,要想继续增加大豆产量,只有企盼天公以及好天气带来的较高单产。可是,当收成不好的时候,受国内强劲需求和海外市场多多少少依赖性的需求(因为地域或者信贷方面的原因),使得美国的大豆库存变得异常紧张,期货价格也创出天价。
面对这样的局面,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进口巴西或者阿根廷的大豆、豆粕和豆油。南半球那边这些商品多得很。
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
要想进口豆油,,必须交纳进口税20%;豆粕呢,是否进口完全被三家大的美国跨国公司所垄断;大豆呢?借口巴西大豆有锈病污染,使得如何美国公司都不敢冒政治风险来进口南美大豆。
就这样,一个人为的短缺市场将在未来若干年内出现在美利坚的大地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CBOT,一个已经变成美国国内市场的交易所,继续充当世界市场的角色呢?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已经失去了在大豆生产和出口方面的份额,其产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在减少。与此同时,南美,特别是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成爆炸式的增长。
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已经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进口市场。
市场对套期保值的需求是巨大的,特别是美国以外的农民,已经欧洲和亚洲的消费者。
他们要保值的理由很简单:
当美国的农民得到很好的价格的时候,他们的大豆还在地里面。只有在期货市场上,他们才有机会卖出他们的大豆,锁定他们辛苦工作的利润。但是,他们国内的期货市场在量上和信誉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选择芝加哥来作为他们保值的市场。
正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芝加哥,问题就出来了:
当巴西农民预期收成不错,在芝加哥抛空以后,他会吃惊的发现,芝加哥大豆价格跑到天上去了;而他的大豆在收获以后,价格并没有上涨,而且可能下跌。期现两头都赔了!
同样的,中国的榨油商,按照生产计划,从阿根廷买入一船大豆。由于作价方式是一口价。所以他们必须卖出芝加哥大豆合约,以期将他们的分析限定在升水市场上。
突然,他发现他在芝加哥的空单已经涨到了天上,与此同时,升水市场暴跌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水平。与南美农民一样,他也是期现两头都赔!
现在世界急需一个世界性的期货合约,它反映的是世界市场上的价值,而不是反映美国国内市场上喧嚣尘上的投机基金的状况。
问题是:在哪里,如何才能建立这样一个市场,创立这样一个合约!
南美的期货市场由于期货币贬值和政府干预,已经完全没有信誉可言。大连期货市场呢?又太依赖政府的规范,包括政府对税收和汇率的政策变化。
大豆也许是唯一一种能大量增产的商品。主要原因是巴西大豆的播种面积迅速增加。
明年巴西预计将收获2000万公顷的大豆,而5年前只有1200万公顷。巴西有潜力将大豆面积扩大到2亿公顷,这意味着大豆产量可以从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4亿吨。这意味着每年增产10%,也就是说仅未来10年每年平均增加6-700万吨大豆。
很明显,芝加哥不能满足世界对一个优秀期货市场的要求。芝加哥目前仍然是自以为是的,短视的。在关键时期,它还在沉睡。
这不仅是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国际资本获利的要求。美国市场已经从一个标竿式的期货市场,蜕变为一个套利的市场。
棕榈油的交易商现在可以与豆油套利了。例如,印度的买家在一定的价差情况下,可以购买棕榈油,而在另一定的价差的情况下,购买豆油。
中国的买家可以购买风险较小的升贴水。新的衍生品市场将出现,国际期权将成为比现在的芝加哥市场更加有趣的保值工具。
在新的市场里,消费者和农民应该比基金有更多的发言权,现货交易商会获得更可靠的交易机会。对于中国这样的最大进口国而言,这更加重要。
既然世界对这样一个市场那么需要,为什么那些大的跨国公司不去推动它的诞生呢?
原因很简单:一个市场越是不透明,获利就越大。一个透明的国际期货市场会使南美和消费者任何时候都清楚合理的价格应该在什么水平。这对于那些已经控制了大部分国际生产、贸易和压榨的大的谷物公司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现在是大豆消费国,以及南美的大豆生产国需要精诚合作来创造这样一个市场。
许多商品期货市场都极力迎合国内的区域市场(包括大连,Indore,Matiff,温尼伯,吉隆坡)。由于本国政府通过配额、税收以及交割政策的不透明等限制,它们都缺乏足够的交易量,从而使交易所成为国际交易所的努力成为泡影。另一方面,他们本国的货币也不稳定,突然贬值或者汇率调整的风险也是国外商人不愿意使用这些交易所的原因之一。
大连或者南美的交易所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突破的方法呢?目前缺乏的,是一个站出来赞助的人。区域性的期货交易所要么是太弱小,要么是太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用全球的眼光来看世界。阿根廷的期交所想的是在阿根廷营业,圣保罗的交易所心里想的是巴西,大连呢,眼光在中国,NBOT呢,想的是Indore,等等。。。
人们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