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供需变化 大豆转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从上周三美国大豆期价大幅下挫以来,国内盘也出现了连续三个跌停板,内外盘价格出现这样的暴跌,究其原因还是和基本面的供需有相当大的关系。供应面正在好转,而需求却显得疲弱,再加上美盘基金正在从大豆多

  头市场上撤离,这种种因素将导致大豆后市走弱。

  一、 美国陈豆供应紧张依旧,但高价格已经抑制了需求

  我们不可否认,美国陈大豆的供应依然紧张,但是随着大豆价格攀升到历史高位,大豆的需求也正在得到抑制,这样一来,陈豆供需紧张形势就不会进一步加剧。

  首先,美国国内的大豆压榨量开始急剧下降,根据NOPA最新公布的压榨数字,4月份的压榨量仅为1.05亿蒲式耳,折合287万吨,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到300万吨以下,比去年同期的1.23亿蒲式耳大幅下降了14%。压榨量的大幅下降将会缓解美国国内供应的紧张局面。当然,压榨量的下降也会使得美国国内的豆粕和豆油供应变得紧张,但现在市场已经有传闻美国从南美进口这些制成品,如果属实,那么在新豆上市前美豆面临的来自国内压榨方面的压力就会小得多。

  其次,美豆的出口也受到了高价格的抑制,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一期的出口销售周报,截止5月6日这周,美国大豆的对外新成交量又一次变成了负数,表明一些国家取消掉的合约比新签订的合约数量还多。

  美豆的两大买主中国和欧盟早已退出美国大豆市场,在此之后日本和墨西哥成为美国大豆的主要买家,但最近几周的数字表明,这两个国家的需求也在下降,墨西哥从4月份以来只购买了21万吨美国大豆,而去年同期的采购量高达63万吨,就在最近的一周内,即截止5月6日这周,墨西哥只购买了1万多吨美国大豆,而日本在这一周内还洗掉了一船大豆。

  和去年同期相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大豆价格上涨之后,海外市场对美豆的需求下降幅度有多大。今年2月底至4月1日的五周内,美豆的新成交量为80万吨,而去年同期的成交量高达212万吨,4月2日至目前的五周内,新成交量为45.5万吨,去年同期则是82.9万吨,累计下降幅度高达57%。

  二、美国中西部产区天气良好,新豆播种进度极快,新豆前景看好

  近期,美国中西部产区出现了及时的降雨,土壤墒情条件良好,使得大豆播种进度非常之快,根据美国农业部每周公布的生长报告,截止5月16日,美国大豆已经播种了54%,远远快于去年同期的播种进度23%,也快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播种进度36%。良好的天气使得大豆的产量前景看好,再加上今年大豆的播种面积预计比去年增加200万英亩,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美国大豆增产的潜力很大。

  从南美来讲,今年南美大豆因遭遇天气灾害以及病虫害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但这只是针对各机构最初的产量预测而言,如果和去年相比,产量并未大幅下降,全球的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而且,明年南美大豆播种面积肯定会增加,再次出现减产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管从美国来看,还是从南美来看,供应面都在向宽松的方面转变。

  三、宏观调控将使中国下半年度对进口豆需求下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的需求对全球大豆价格起着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旦缺少了中国的参与,大豆价格势必会疲软。美国农业部在本月报告中预计03/04年度我国将进口2025万吨大豆,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目标很难达到。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为了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正在采取紧缩银根这一宏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对各行各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榨油行业、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业等。目前已经有报道称,有买主因资金短缺无法开具信用证来支付大豆货款,这种现象在今后可能还会出现。另外,由于中国厂商购买的海外大豆成本相当高,而国内豆粕需求持续低迷了好几个月,压榨商已经承受了数月的巨额亏损,对进口大豆的采购兴趣缺缺,一些厂商甚至取消了原先订购的大豆船货。

  另一方面,今年我国的豆油进口量大幅增加,根据海关统计,第一季度的豆油进口量达到7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6%,根据我们对南美出口的跟踪,今年第二季度,南美豆油的进口量依然很庞大,数量仍在50-70万吨左右,这些豆油的进口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对大豆的需求。

  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下半年度,我国对海外大豆的需求将会减弱,目前对南美大豆的需求已经放慢,这从南美大豆的出口报价中已经得到体现,在美盘大豆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巴西大豆的升贴水并没有上涨,相反仍是跟着下跌,这表明,市场对巴西大豆的需求很疲软。

  四、美盘基金正在从多头市场撤离

  尽管CFTC的报告显示截止到5月11日美盘基金仍持有4.1万手大豆净多单,但从周三开始,基金大幅减仓,根据国外分析机构的预测,仅5月12日和14日两天就减持了3万多手净多单,因此截止到目前的净多单量预计已经降到不足1万手。基金的离场是大豆期价剧跌的推动力。

  综合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认为美盘大豆价格的跌势可能还会继续,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通常是美盘炒天气的时候,就目前而言,天气对大豆生长非常有利,但如果后期美国中西部的天气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到大豆的收成前景,那么豆价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回升。

  就国内市场而言,期价的下跌有部分原因是受到美盘下跌的拖累,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的供需矛盾,具体的表现是豆的成本上升,而粕的需求不旺,最终导致豆的供应放大。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厂商进口的大豆成本也节节升高,据了解,近期到货的部分南美大豆的进口成本可能超过4100元/吨,进口成本上升使得粕价也跟着上涨,2月底开始,国内市场的粕价突破了3000元关口,最高的时候曾上涨到3600元以上。但是今年初国内正好爆发了禽流感,大批家禽被宰杀,市场对粕的需求减少,豆粕市场受到了需求不旺以及价格上涨的双重打压,消费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压榨厂因此而面临着严重的亏损,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各地区压榨厂每压榨一吨大豆就会亏损300-400元人民币。为了减少亏损,许多压榨厂只得处于半开工状态,反映到大豆的消费上,就是大豆消耗缓慢。尽管从我们的跟踪来看,三、四月份国内的大豆进口量比较少,月均100万吨左右,但大豆的库存并没有减少,而五六月份又将是南美大豆到港的高峰期,估计这两个月的大豆到港量将达到400万吨,如此庞大的到货将使得国内市场的大豆供应量急剧放大,而国内市场的需求复苏目前看来仍相当缓慢,因此,国内市场的大豆价格无疑将受到打压。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