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缘何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高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高企?
    ——与刘汉元委员商榷 


    周三连豆市场再度全线跌停,疲软程度超出人们预期,虽然这更多是由市场自身的因素导致,但有关媒体对十届政协委员刘汉元向大会提交《关于尽快推出大商所黄大豆2号合约的建议》的报道也的确对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但从该提案的主要内容来看,笔者觉得有些观点不敢苟同,这里冒昧谈些一己之见与刘委员商榷。

    一、 大商所是否限制了进口大豆的实物交割?
    其实大商所去年推出的黄大豆2号合约是一个非转基因大豆合约但并不是单纯的国产大豆合约,并没有限制进口非转基因大豆的期货交割。之所以进口大豆交割在实际中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目前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混装难以区分,更是因为去年国家实施的〈〈出入境粮食和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加强了对进口大豆流向的管理,明确要求进口大豆必须用于生产加工,严禁进入贸易流通流域。如果后一政策因素不改变,仓促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进口大豆同样无法交割,仓单将只限于国产榨油大豆比1号合约数量更少。

    二、 进口大豆不能参与期货交割是否是导致国产大豆现货价格上涨的原因?
    按刘委员的分析,是因为进口大豆不能参与交割导致国内期货市场过度投机拉高期货价格,从而促使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虚胖”。但实际上,由于在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之前由于价格等种种因素进口大豆在大连期货市场上交割的情况下本就很少出现,并不是因为有了2号合约交割量就出现了大幅下降,所以期货价格对此并没有因此作出过多的反应,不仅如此,如果保持对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密切跟踪,还可以发现其实从去年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至今,连豆期价运行恰恰呈现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即一改往日的“期货发现现货”炒作远期合约为“期货跟着现货走”炒作近期合约,国内现货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连豆期价上涨的主导因素,与此相应期货市场也出现了从7月、9月到11月、1月乃至过去从来无人关照的3月各现货月合约先后了充当上涨龙头的罕见现象,所以说现货价格是被期货价格炒上去的实在是有些冤枉。实际上,去年至今现货价格的上涨完全是国产大豆的供求关系在发生作用,是国产大豆供求不平衡矛盾的集中爆发。

    三、 国产大豆现货价格上涨是否是导致中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
    刘委员认为正是由于国产大豆价格上涨导致许多压榨厂商把目光转向国外增加大豆进口。但实际上中国进口大豆大量增加完全是因为国内近两年压榨产能的持续扩张导致对大豆原料需求的猛增。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底国内压榨产能已大幅增长至5000万吨,2003年还将继续增长至6600万吨,即使以50%的设备利用率计算国内大豆的压榨需求数量也十分惊人,国产大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种情况下价格已退居次要地位。事实上,去年国产新豆上市后价格明显高企,但丝毫没有影响压榨厂商的购买兴趣,最终导致国产大豆在不断涌入的购买需求带动下一抢而空,现货价格也出现持续走高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扬40%以上的反季节惊人走势。

    四、中国大量进口大豆是否是导致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高企的原因?
    刘委员认为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高企是因为中国进口过多,国外贸易商借机抬价。对这一因素我们的确不能排除,但目前国际大豆市场的价格已完全一体化,中国进口价格不可能脱离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由中外两方贸易商之间的讨价还价决定。事实上,正是由于美国产区夏季严重干旱大豆供应下降而全球需求持续增长带来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中国进口价格才水涨船高。中国大量进口只是作为全球需求增长的一部分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综上可见,从完整的逻辑论证过程来看,把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高企归咎于大商所的黄大豆1号限制了进口大豆交割因而得出应尽快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的结论实在是有失偏颇。其实,作为国内饲料企业的代表,面对大幅上涨的大豆进口价格,刘委员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最关键处着手。

    依笔者看来,进口价格上涨完全是由市场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价格上涨但能成交,本身就说明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大豆压榨企业如果感到原料价格过高,一定是因为下游产品价格没有能相应上涨,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愿意高价采购?因为必须维持生产。而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实际上,国内目前高速扩展的大豆加工产能已经严重透支了豆粕、豆油的实际需求出现泡沫成分,造成压榨企业产品价格低迷利润下降,但这其实又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正常现象。96年后国家改进口豆粕、豆油为进口大豆,以投资取代贸易,大力发展压榨业的政策导致国内外资金大举进入大豆压榨产业,改变了原有的市场格局,而在新的格局完全定型前,大企业尤其是外资巨头更看重的是市场份额而不是短期利润,为此它们往往愿意付出一段时间甚至连续几年微利或亏损的代价,所以在大豆压榨市场的激烈竞争刚刚开始还未决出胜负的近几年内,这种相对下游产品需求而言有一定虚假成分的泡沫仍将得以维持,从而对大豆本身带来尽管是人为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增加,大豆价格相对豆粕、豆油坚挺的反常现象也将继续出现,这一点是所以压榨企业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如果不能忍受就只能退出市场,停止采购停止生产。强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规律,在入世后日益融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指望政府出台保护弱者的措施已不现实,所以,这一问题也只能让市场自己去解决。如果说政府能在其中做些什么,唯一可行的也正是目前已经在实施的大力发展国内大豆产业,推广“高产高油大豆”计划,尽可能地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和质量满足国内需求,从而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以为大商所更应该要做的恰恰是发展黄大豆1号合约,因为黄大豆2号代表的是榨油大豆,在这方面CBOT占据着难以动摇的龙头地位,我们发展2号大豆合约主要是可以完善大商所的品种体系,并方便国内进口企业参与套保,但要想取代CBOT的全球定价权难度很大,而黄大豆1号代表的非转基因大豆正是中国的特色,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通过黄大豆1号合约争取到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的定价权,从而为振兴我国大豆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