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市场分析:豆粕需求疲软,中国大豆进口步伐放慢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2003-04年度大豆进口量预计下降到1900到1950万吨

  ——目前植物油供应充足

  ——豆粕需求低迷,担忧信贷问题,将限制大豆进口

  ODJ新加坡4月29日消息:周四,中国分析师称,由于中国国内市场豆粕需求疲软,同时植物油供应充足,因此2003-04年度中国大豆进口可能低于预期。

  分析师估计,如果今后几个月豆粕需求没有改善的话,那么大豆进口预计将下降到1900到1950万吨,上年度中国进口了2142万吨大豆。美国农业部本月估计中国在2003-04年度会进口2050万吨大豆。本年度上半年里,中国进口量845万吨大豆。

  国内油厂不愿意买入更多的进口大豆,因为国内市场对大豆制成品需求低迷,同时,他们也担忧信贷缩紧。一位分析师称,豆油进口数量大幅增长,但是豆粕出口步伐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油厂无法乐观起来。2004年前三个月里中国出口豆粕数量年比下降7%,为128538吨。美国农业部当前估计2003-04年度中国豆粕出口为80万吨。

  市场上也传言中国会将豆粕出口退税率从原先的13%下调,这进一步给大豆油厂带来压力。

  ☆ 目前植物油供应充足

  同时,在中国年初爆发禽流感之后,家禽业遭受重创,导致豆粕需求疲软,大豆压榨步伐放慢,使得2004年初豆油进口飙升。目前当地植物油供应充足,因为植物油进口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同时当地油籽产量增加。

  2003年10月份至2004年3月份,中国进口了145万吨豆油,是上年同期的74万吨的两倍。中国今年菜籽油的进口量也大幅增加。2004年第一季度植物油进口量,包括棕榈油等,比上年同期提高一倍,达到163万吨。

  2003-04年度豆油进口预期会达到创纪录的250万吨,上年度仅为172万吨。如果预测成真,那么这将远远高于目前美国农业部预测的194万吨进口量。周四一位大连当地贸易行的分析师表示,如果中国真的进口250万吨豆油,那么就相当于压榨320万吨大豆。

  而且,今年中国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180万吨,比上年产量高出3%,通常当地油厂会增加油菜籽的用量,从而取代大豆。

  豆粕需求低迷,担忧信贷紧缩,将限制大豆进口

  在近期大量进口后,对豆油需求减弱,同时禽流感爆发之后豆粕需求低迷,因此近期内压榨利润不大可能会得到明显改善,大豆进口量相应受到限制。

  本周中国东部地区一家大型油厂的豆粕出厂价下降到每吨3250元,与之相比,一个月之前最高达到3700元。不过豆粕价格依然高于2月份的2800元,那时正值禽流感爆发时期。

  大多数饲料加工厂希望豆粕价格进一步下跌,虽然从5月份往后牲畜和家禽行业将会季节性恢复,但是他们依然不愿意买入远期交货的豆粕。一位当地谷物和油籽贸易公司的官员称,油厂在过去一周里降低了报价,不过依然不足以吸引最终用户和出口商的需求。

  买家持谨慎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到5月中旬时,近期收获的油菜籽所压榨的菜籽粕将会上市。另外政府为了使过热的经济降温,可能会缩紧信贷,也会导致大豆进口数量降低。